走進內蒙古新雨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上千平方米的全自動高純稀土純化車間內,只有1名技術人員在例行巡視,這種“關燈生產”的場面,已經成為這里的常態。
據了解,該車間于2017年進行了自動化升級改造,依托年分離3000噸的國內首家輕稀土全分離純化自動化工業生產線,采取連續萃取、多級萃取工藝技術,把混合的氯化稀土轉化為單一稀土產品,純度可達99.999%以上,技術水平達到國內第一、國際領先。該產品是制備超高純、低雜質稀土特殊化合物的基礎原料,可以滿足催化、醫藥、農業、化工等領域的應用。
“企業在稀土高新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近億元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高純稀土和稀土拋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產品技術水平可在國際上一較高下。”該公司董事長冀代雨信心滿滿地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包頭市稀土高新區共有稀土企業115家,形成了由稀土原材料到新材料再到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條,年均實施億元以上稀土產業重點項目30多個,稀土新材料產量連年保持在20%以上增速。
那么,隨著大批項目的筑巢棲居,稀土高新區是如何推動稀土產業轉型升級的呢?
“主要是政策保障。”稀土高新區稀土和高新技術產業局稀土產業基地管理科負責人張艷蘋回答。
近3年來,稀土高新區累計兌現稀土新材料獎勵等資金3.7億元,爭取國家稀土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5.87億元、包頭市稀土產業轉型升級投資基金20.86億元。正是這些利好政策的集成放大,推動了稀土產業集聚優勢進一步擴大。
作為坐擁全國最大稀土礦藏資源的包頭,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和分年度工作計劃已經擬定,這將對加速推進稀土產業的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起到指引作用。
作為全國稀土產業發展的領航區、包頭市稀土產業發展的“主戰場”,稀土高新區對標“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任務,緊緊圍繞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大力推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智能制造技術與稀土產業的融合發展,推動稀土產業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
包頭江馨微電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微型音圈馬達添加稀土釹鐵硼永磁材料,可以通過位置的反饋,利用閉環系統來控制抖動時間,精確調整鏡頭位置,從而提高成像質量。該馬達的生產,加速了國產代替進口轉型升級速度,提高國際市場占有優勢,解決國內VCM供應商被國際主流廠家壟斷的現狀,可與阿爾卑斯、三美、TDK等日本公司競爭,搶占市場先機。( 劉向平 實習生 賈婷婷)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十二屆包頭稀土產業國際論壇會上,稀土鎂基儲氫材料及其固態儲氫技術、高性能快淬磁粉、輕稀土釉料、斷熱稀土玻璃涂層、電鍍表面處理、工業高爐渣提煉等走在稀土行業前沿的新技術悉數亮相,更是全面展示了稀土科技創新的巨大魅力和廣闊前景。
“稀土高新區正通過科技創新發揮稀土資源優勢,延伸產業鏈,牢牢把握了產業價值鏈的主動權。”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陳建峰呼吁,包頭繼續探索稀土資源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實現產業結構優化。
目前,稀土高新區共有稀土企業研發中心38家,稀土研究院、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等科研平臺推動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項目在包頭就地轉化。